![]() |
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 张 彤
(2012年10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再次召开全省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视频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团中央工作要求,特别是陆昊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力量推进我省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团省委对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全省各级团组织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及时部署、统筹规划、有力实施,全面完成我省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任务。刚才,张荣同志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就实施“百日攻坚行动”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乡镇直属团组织建设任务居全省前列的成都、南充两市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省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着力夯实团的基层基础的迫切需要。今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明确要求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把加强团的基层建设作为全团的重点工程来抓,增强基层活力和战斗力,努力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我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2011年底,我省农业人口仍然有6595.7万人,其中农村青年占很大比例。一直以来,我们通过学校团建、企业团建、驻外团建等方式联系服务了越来越多的进城学习或者务工的农村青年,同时通过实行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激发了乡镇和村一级团组织的活力,但在联系服务留在农村的青年方面仍然是薄弱环节。特别是当前随着各地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农村青年选择更多地在镇区聚集。如在团中央的抽样调查中,资阳市安岳县基于工作在镇区内形成聚集的农村青年比例达到76 .3%。建设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对进一步扩大乡镇团委联系农村青年的有效半径,找到和联系当前游离在团组织之外的农村青年,实现对广大农村青年的有效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助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发展战略,作为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路径和主引擎,是未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人口城镇化的加速,一方面体现在农村青年的流动性必将进一步加大,更多以镇区为主要聚集地;另一方面体现在农村青年在融入城市、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将更加紧迫和多元。特别是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和居住、生活、子女入学以及关爱等实际困难将更加具体。通过建设乡镇实体化“大团委”,进而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关爱留守学生、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等团的重点工作在基层进一步落实到位,有效发挥作用,切实服务农村青年的实际需求,是全省团组织助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三是巩固和深化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的迫切需要。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实施“八一攻坚行动”,完成了占全国八分之一数量的乡镇团组织格局创新任务,共新配备编制外乡镇团委副书记、委员3.4万多名,乡镇团委的工作力量得到有效增强。从目前情况看,我省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以后,乡镇团委工作力量显著增强,具备一定能力和条件去创新开展工作,但如何找准团建方式和载体,促进乡镇团委有效发挥作用,切实履行好“桥头堡”功能仍是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强化镇区,巩固和守住行政村团组织,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解决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问题的根本所在。在这样的形势下,在镇区内大量建立直属于乡镇团委的团组织,必将有力促进乡镇团组织拓宽联系农村青年的渠道,提升服务农村青年的能力,增强和激发乡镇团组织的内在活力,推动格局创新后的乡镇团组织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任务
开展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内涵丰富、针对性强,体现了全团近几年持续不断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贯思路,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全省各级团干部要高度重视,努力把握,全力实施,保证完成工作任务。
(一)明确内在涵义。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对于广大团干部特别是乡镇团干部而言,有一个学习理解、消化适应、准确把握的过程,必须加强学习、尽快掌握。乡镇实体化“大团委”是相对于过去只有下属村团组织的乡镇团委而言的,主要区别在于乡镇实体化“大团委”除了有下属村团组织以外,还有大量的直属团组织,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领导层级。它既指导、推动下属的村团组织工作,又直接组织、联系、团结镇区内的青年;既有专兼职相结合、编制内外相结合、体制内外相结合的乡镇团的委员会,又有镇区内依托区域、功能性聚集载体建立的各类直属的团组织,比如学校、商业、工业、农业、社区、文体、社会组织团委(总支、支部)等。发挥乡镇实体化“大团委”的桥头堡功能,一靠组织格局创新后形成的由书记、专兼职副书记、委员组成的乡镇团委新格局,二靠直接领导的大量覆盖镇区内青年的多种直属团组织,三靠指导、推动村团组织,同时,要格外关注农村青年的致富路径,大力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
(二)明确目标任务。我省有乡镇4395个,是全国乡镇数量最多的省份,我省的农村基层团建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这既是巨大的工作压力,更是我省共青团的光荣使命。我们要为全团完成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攻坚克难,做出四川共青团应有的贡献。为此,团省委按照既从实际出发,又跳起摸高的思路,在团中央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努力奋战一百天,新建十万团组织”的工作目标。按照这个目标,全省平均每个乡镇要新建直属团组织22.75个,比团中央要求的平均数高出2.75个。从我省情况来看,内地和三州差异巨大,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需要统筹兼顾,因此,甘孜、阿坝、凉山三州任务数适当调减,经济发达、人口聚集的成都等地适当加压。在时间进度上,我们要主动加速,提前完成,全省各级团组织要按照明年1月底全部完成来安排。在这个任务数和时间进度安排下,市、县、乡镇三级团委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倒排进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三)明确工作路径。我们提出的新建10万个乡镇直属团组织的工作目标怎么完成?我们有工作路径作保障。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路径是关键,我们梳理、总结了九条路径供大家把握。一是依托党建带团建。借助乡镇党建工作格局和工作成果,在已有党建的领域建立直属团组织,确保有党组织的领域就有团的组织存在,使团建与党建在工作内容和工作空间上紧密结合。二是依托驻乡镇单位建团。依托驻乡镇的农信社、电力、工商、税务、派出所、农技站、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发挥这些传统组织中共青团的固有优势,加强原有团组织,派生建立新的团组织。三是依托涉农组织建团。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产业链、农技服务基地上建团,实现团的建设与青年致富发展相结合。特别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作为工作的重点予以关注,做到应建尽建。如:广安岳池县的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全省最早建立团组织的专合组织之一,现有团员28人,联系青年256人,打破了传统格局,覆盖到周围13个村。合作社团支部的成立,给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年青人、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就业创业带来了新机遇。团支部以合作社为平台,延伸服务手臂,立足于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有效地把青年凝聚到团组织周围。四是依托社会组织建团。在大学生村官组织、青少年维权岗、青年文明号单位等社会组织中,按照联合共建、多重覆盖的原则,建立乡镇直属团组织。如:资阳简阳市于2009年8月成立的“大学生村官互助促进会”团委,吸引了简阳的大学生村官纷纷加入,现已有成员近300人,为村官创业提供了有力扶持。五是依托经济组织建团。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针对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采用单独、挂靠、联合等多种方式,在本区域内民营企业、国有及非国有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两新”组织等各类经济组织内建团。如:达州万源市,作为一个边远山区县级市,集中农业产业优势,在一个高半山上的茶垭乡成立了邱家坪农业综合开发园区,在园区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团工委,现有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2名、委员9名,团员126名,下设黑鸡、黄牛、樱桃等6个产业团支部,覆盖创业青年近300人。六是依托区域建团。分析农村青年工作、生活、学习形成的社会化聚集方式,把乡镇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按照区域成片推进,因地制宜建立乡镇直属团组织。如:成都彭州市磁峰镇,根据灾后重建规划的鹿鸣荷畔社区农村青年聚集度较高的情况,因地制宜成立了鹿鸣荷畔社区团支部,由1名专合组织负责人牵头,现有团员86人,联系青年120多人,在种植、乡村旅游等多个方面带动社区青年增收致富。七是依托工作项目建团。借助设在乡镇的林业、工商、文化、农业、供销、农信社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中长期工作项目,建设乡镇直属团组织。八是依托兴趣爱好建团。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发掘青年兴趣爱好方面的线索、特点和聚集状况,组成棋类、球类、文学类等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建团。如:眉山丹棱县张场镇团委,以几个爱好文学的青年为骨干,联络了镇上的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创业青年、青年企业家等,成立了一个“和曦论坛”,定期聚集,讨论文学等,经常参加的各界团员青年达60多人。这是典型的兴趣爱好组织。九是依托网络建团。研究、熟悉并把握网络性组织的规律和特点,按照青年生产生活、聚集联络、成长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通过手机、QQ群、论坛、微博等载体,建立网络团组织。如:攀枝花市的手机建团长期坚持,在有效服务、有效凝聚、有效引导青年方面富有成效。以上九条路径,各地团组织已经在工作实践中做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树立了一批典型,充分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路径。
(四)明确工作职责。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省、市、县、乡镇要各司其职,共同推动。1、团省委职责。在政策环境上,团省委将进一步推动党建带团建相关政策落实,争取组织部门对此项工作给予支持,同时,继续向财政厅争取经费支持政策,为我省实现乡镇团委每年2万元工作经费提供条件;在沟通协调上,团省委将与市州党委、组织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为市州团委推动工作创造条件,同时,整合政府相关部门等各方面资源,努力为乡镇团委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在工作指导上,团省委党组成员按照“分组、包片”原则,每名党组成员联系3—4个市州,开展工作督导,团省委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分别联系相关市州。2、市州职责。首先要及时向市委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专题汇报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就开展此项工作争取重视和支持。二是要组织团市委机关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团中央和团省委相关工作要求,特别是要深刻学习领会陆昊书记讲话精神内涵,结合实际指导工作。三是要进一步落实团中央和团省委的工作要求,全力协调沟通,督促所辖县(市、区)财政部门将乡镇团委每年2万元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切实解决乡镇团委工作经费缺乏的问题。四是要加大对组织格局创新后乡镇专兼职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基层工作执行有力。3、县级职责。要向县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专题汇报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争取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尽快制定实施方案,争取由县委办或联合组织部门下发工作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要召开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推进会,乡镇党委分管领导、团委书记,农业、供销、金融、邮政、电信、公安、工商、卫生等系统负责人参会,集中安排部署工作。在县委和县委组织部的重视和支持下,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沟通协调,为乡镇团委开展工作创造条件。4、乡镇职责。要向乡镇党委、政府专题汇报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争取工作支持,特别是一把手的支持。要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乡镇特别是镇区内团员、青年的数量、分布、从业和聚集等情况。要按照“1名乡镇专兼职团委成员负责新建不少于2个直属团组织”的建团标准,结合团省委下达的工作任务,制定建团具体方案和工作流程,倒排工作进度表。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推动“大团委”建设工作,原则上,1名大学生村官应该推动建立1个团组织。团中央台账系统建立后,要负责填报基础数据,保证所填资料真实可靠。
(五)明确工作要求。一是要及时向党政汇报。今天会后,各市州、团县委、乡镇团委的各自负责人要在一周内以专报或当面汇报的形式,向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专题汇报,使党委负责同志了解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的工作要求和工作任务,主动赢得各级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创造好的工作环境。二要保质保量完成。在这方面,要做到“上量、保质、增效、激活”。全省新建10万个乡镇直属团组织的任务必须完成,不能打折扣,同时,要保证质量,新建的乡镇直属团组织不能光是挂牌,没有人员,是个空壳,要有一定的标准,一般应该达到“五有”:有班子,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增效方面,各市州要尽快落实乡镇团委2万元工作经费,要为乡镇团委设计合理的工作内容,要以大团委覆盖、联系、影响更多的镇区团员青年,要以校地共建、企地共建等形式广泛支持乡镇大团委建设工作,确定一些适合乡镇实施的工作项目;激活方面,要按照“建活并举,边建边活”的思路,定期开展团的活动,新建的乡镇直属团组织至少1个月要开展1次活动,这是基本要求。三要注重选树典型。在团的工作中,典型引路始终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有了树木,才能有森林。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要有四川特色,必须要培养、挖掘一批典型,典型最有说服力。我们要求,各市州要至少推出1个团县委,2个乡镇团委作为市级典型,各县要至少推出1个乡镇团委作为县级典型。
三、转变作风,进一步抓好工作贯彻落实
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的创新性、实践性、阶段性很强,加上我省地域广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按时优质地完成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需要全省各级团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必胜信心,坚决攻坚克难。
要克服畏难情绪。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从现在起到明年1月底,只有100天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又是年终岁末,各种总结性工作很多,给推进工作、完成任务造成一定困难。各级团干部要充分发挥共青团敢于迎难而上的优良传统,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团干部的朝气蓬勃和昂扬斗志战胜困难,坚决完成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任务。
要扑下身子抓落实。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落脚点在乡镇,工作对象在农村,不走几回田坎,不打湿点裤脚,光是坐在办公室摇笔杆、敲电脑、打电话,是落不到实处的。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以扎实的作风、真挚的情感赢得青年的信任,实现对青年的有效联系、有效服务和有效凝聚。
要锻炼干部队伍。乡镇实体化“大团委”,覆盖的是团员,联系的是青年,核心是干部,是包括乡镇团干部在内的广大基层团干部。要在推进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中培养、锻炼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团干部队伍,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严格的职业素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推进我省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这是我们乡镇团的工作的努力方向。
同志们,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也是三年把团的基层工作的桥头堡推向乡镇一级的关键环节,意义十分重大。希望全省各级团干部以昂扬的斗志、持续的韧劲、扎实的工作去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把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与筹备召开好省第十三团代会紧密结合起来,以务实的作风、推动重点工作的成效、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新民街232号四楼电话:0839-3265167
COPYRIGHT 2016 共青团广元市委 ALLRIGHT RESERVED蜀ICP备11015180号-1技术支持:程友科技